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材料制备中的最新进展2025-09-05 08:46:44

颅颌面肿瘤、创伤、感染、牙周炎等常引起局部骨组织丧失,影响口颌功能。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可通过在骨缺损区放置屏障膜,避免纤维组织长入,为新骨形成和再生提供空间以促进骨再生修复,但GBR可能存在成骨效果不佳及屏障膜生物活性有限等问题。聚乳酸膜和聚己内酯膜等合成脂肪族聚酯类屏障膜,能被人体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可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既往研究发现,在拔牙窝植入PCL可实现拔牙位点牙槽骨的再生。

但PCL膜的亲水性差,不利于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且缺乏生物活性。有学者通过在PCL膜中掺杂生物活性物质或表面改性,以期获得符合临床需求的GBR屏障膜。但由于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生物活性蛋白有效半衰期短、蛋白质稳定性差和成本高等问题,PCL膜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生物活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纳米硅酸镁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纳米盘状颗粒,具有亲水疏油特性。高浓度的LAP在水溶液中呈叠瓦状排列。体内外研究均表明LAP具有较好的成骨诱导性。
 
LAP因其特定的化学和结构特征,还具有改良基质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Wang等通过在丝素蛋白基水凝胶中添加LAP,改善了材料的亲水性能和降解速率,并形成更稳定的刚性网络,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LAP纳米颗粒对PCL支架进行改良,结果发现掺杂质量分数为5%LAP的PCL表现出较好的成骨诱导能力。因此,本实验拟选择质量分数为5%的LAP掺杂于PCL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LAP电纺膜。
 
出自《纳米硅酸镁锂功能化聚己内酯膜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导骨再生修复的作用研究》作者肖隆,胡伟强,林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