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患者单倍体移植技术的优化与挑战2025-09-09 09:42:53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报道2013—2017年采用GX-07-TM方案进行MUD-PBSCT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53例,2年OS率和TFS率分别为92.0%与90.1%。中山大学报道50例使用非亲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OS和TFS分别为94%与92%。温州医科大学报道使用WZ-14-TM方案使用MUD治疗48例TM患者OS和TFS均为100%。最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352例地贫非亲缘供者移植的OS和TFS分别为93.1%与92.9%,说明非亲缘供者移植也取得与同胞全合供者相似的疗效。以上研究显示目前非亲缘相合移植可取得良好疗效,在部分中心与同胞全相合移植相当,但非亲缘移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仍较高,在缺乏亲缘全相合供者时,非亲缘供者作为替代供者方案在allo-HSCT中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尽管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充了移植供者的选择,但是仍有5%患者具有罕见HLA基因型,难以获得合适供者。2000年佩萨罗团队首先报道了29例替代供者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23例为单倍体供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5%和21%,其中移植失败率高达55%。
淋巴细胞是移植物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2010年,佩萨罗团队报道了22例输注去除CD3+/CD19+淋巴细胞的移植物进行单倍体移植,中位随访40个月,其中14例获得完全植入,且无GVHD发生。有团队进行Caspase9转导供体T淋巴细胞回输,诱导促使CD3+/CD19+淋巴细胞耗竭,使用该方式进行5例白血病单倍体移植均成功植入,但以上方式均存在技术难度且费用昂贵,目前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
出自《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研究进展》作者肖鸿文,赖永榕。
上一篇: 非亲缘供者移植在地中海贫血治疗中的应用
下一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历史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