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研究挑战2025-09-18 08:36:3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视力健康的眼底疾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M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老年人不可逆性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受到遗传、环境、代谢失衡等复杂性多因素影响使得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构建合适的体外细胞模型成为研究AMD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关键环节。体外细胞模型能够在体外模拟AMD患者眼部细胞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可控的实验平台,有助于深入探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筛选和评价潜在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与动物模型相比,体外细胞模型具有实验条件可控性强的优势,能够更精准地解析疾病在分子层面的病理机制。因此,构建理想的AMD体外细胞模型具有重要意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具有维持视网膜结构稳定、支持光感受器功能及参与视觉信号传导等关键生理功能。目前常用的RPE细胞模型主要包括原代细胞培养和永生化细胞系培养两种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原代RPE细胞培养是从动物或人体眼球组织中直接获取RPE细胞进行培养的方法。
原代RPE细胞能够较好地保留细胞的原始生物学特性,更接近体内的生理状态,但其培养过程较为复杂,细胞来源有限,且传代次数有限,一般在3-5代后,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会逐渐发生改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实验中的应用。原代RPE细胞在体外培养中可形成分化良好的单层结构,具有紧密连接和极化表型,跨膜电阻值通常超过300Ω/cm。研究表明,不同物种来源的RPE细胞具有显著差异。
出自《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作者陈鑫,莫亚欣,刘新宇,。
上一篇: 风湿免疫病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与临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