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系统对创面微环境的动态调节2025-09-26 09:52:00
与此同时,受损神经轴突自炎症后期启动定向再生,贯穿后续修复进程,逐步重建感觉神经支配以恢复创面的感觉功能。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外周神经与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组织修复和再生起着关键作用。当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外界疼痛刺激时,感觉神经纤维局部释放神经肽如P物质和CGRP,通过促进血管舒张、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创面的血液供应,从而在创面愈合中发挥作用。同时,神经肽可以进入体循环到达远端组织发挥作用。有研究证实由缺血引起的伤害性信号可以增加外周血液中的P物质的水平,P物质可使表达神经激肽1受体的祖细胞从骨髓中动员至外周血液循环,并吸引其向损伤部位迁移,从而促进修复性血管生成。以上研究表明,感觉神经元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调控血管的形态及功能。自主神经通过协调交感与副交感分支对血管的调控,维持创面修复的微环境稳态,其介导的血管收缩和舒张作用在保障创面适宜温度、氧供及营养输送中发挥重要作用。交感神经通过肾上腺素能轴实现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平衡。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1受体介导创缘区血管适度收缩,减少炎性渗出并维持组织张力;同时作用于β2受体使血管舒张,提升局部血流速度,确保氧分压与葡萄糖递送速度满足修复需求。
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上的M受体,增强内皮型NO合酶活性,使NO生成量增加,进而明显改善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加速乳酸等代谢废物清除。此外,交感神经可通过胆碱能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激活汗腺分泌汗液,汗液分泌不仅可以帮助散热,还能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维持创面的湿润环境,有利于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出自《外周神经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张仔薇,任丹阳,唐景文。
上一篇: 交感神经对皮肤干细胞功能的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