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万细胞分泌NGF在神经-血管互作中的关键作用2025-09-26 09:53:12
施万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释放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其中NGF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具有营养神经元和促进突触生长的功能,可以调控周围神经的生长发育、再生和功能表达,在协调外周神经驱动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体外实验证实,NGF可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结合,增强内皮细胞生长、迁移、侵袭、小管形成和通透能力;在体内实验中,研究者发现NGF还具有诱导血管生成的能力。此外,在缺血组织中,NGF还可作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间接激活剂,通过VEGF-Akt-NO通路来确保新生血管的正常发育。综上,皮肤组织内存在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微血管,其通过树枝状分支结构形成空间网络,为皮肤组织功能提供双重保障。外周神经和血管通过多种机制协同促进创面修复:感觉神经元释放神经肽(如P物质、CGRP)调控局部及系统性血管反应;自主神经通过交感与副交感协调,精细调节血管舒缩与灌注;施万细胞则通过旁分泌信号(如NGF)直接驱动血管生成。此外,外周神经与血管的相互作用还体现在两者共同使用多种相同的信号分子(如VEGF)及其受体,以及具有共同的遗传路径。
总之,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神经和血管都具有对损伤做出反应并参与修复的能力,神经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均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解析外周神经和血管的交互作用机制,为开发针对重度缺血性创面及失神经支配创面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外周神经在皮肤创面修复愈合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外周神经将皮肤刺激(如疼痛)从创面区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帮助机体感知受伤并启动保护性反应。
出自《外周神经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张仔薇,任丹阳,唐景文。
上一篇: 自主神经系统对创面微环境的动态调节
下一篇: 外周神经调控创面修复的临床转化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