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因子EB的结构特征与分子调控机制2025-10-14 09:21:36
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E家族负责调控维持大脑功能的各种关键过程,包括自噬-溶酶体途径、脂质分解和线粒体稳态等。在哺乳动物中,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E家族成员包括转录因子EB、转录因子E3、转录因子EC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其中转录因子EB被认为是自噬和溶酶体生物发生的主调控因子,它的核转位可以触发众多参与调控这一途径的基因转录。转录因子EB主要包含4个结构域:即DNA结合碱性结构域、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反式激活结构域,其中螺旋-环-螺旋构域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允许转录因子EB与其他含有相同结构域的蛋白质二聚化,从而激活结构域以实现上游调节。
转录因子EB游走在细胞核与溶酶体之间以调节细胞代谢,在营养充足时,磷酸化的转录因子EB被胞质伴侣14-3-3蛋白隔离,以非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而在营养缺乏、氧化应激或病原体入侵等刺激时,转录因子EB发生去磷酸化,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EB的形式进入细胞核,并与启动子内的协调溶酶体表达和调节元件结合,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凝结物,中介复合物被招募到凝结物中,以诱导自噬和溶酶体相关基因的转录。转录因子EB的调控机制目前并未完全明确,多项研究表明可能与转录因子EB发生翻译后修饰有关,如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糖基化、半胱氨酸氧化、活性氧氧化、小泛素相关修饰物化及乳酸化等。
决定转录因子EB核易位的主要应激反应中心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有研究通过自噬调控模型发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激酶 3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的上游可以通过直接物理作用介导转录因子EB的第3位丝氨酸位点磷酸化,从而实现转录因子EB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RagGTP酶复合物-调节器复合物相互作用,对转录因子EB定位和激活起到作用。
出自《转录因子EB介导自噬溶酶体通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胡亚琳,黄凤琴,杨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