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C外泌体在骨组织再生中的关键作用2025-11-07 08:57:48
这些生物因子可以直接释放到周围的微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的形式发挥作用。根据细胞外囊泡的大小、组成和来源,可将其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3类。其中,外泌体因其促进细胞交互作用的巨大潜力而备受关注。外泌体中含有许多参与细胞生物调控的蛋白质和核酸,并且可以不借助特定受体的表达,将其内容物直接运送到细胞中发挥作用,从而介导细胞间通讯促进组织再生。Ganesh等发现DPSC释放的外泌体能促进内源性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同时促进血管生成。相较于恒磨牙来源的DPSC,来源于人脱落乳牙的DPSC释放的外泌体能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可将其用于促进骨再生。Shimizu等证实,DPSC来源的外泌体促进hDPSC和小鼠成骨细胞的迁移,并且能有效减轻牙周炎引起的骨质流失。外泌体易于获取,注入体内时保持相对稳定,通过转移多种分泌因子,能够安全地对组织微环境发挥作用。
牙槽骨是支撑和固定牙齿的重要组织,受到外部刺激或疾病的影响,会导致牙槽骨损伤。传统的牙槽骨修复方法包括移植骨块或单纯使用人工材料,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比如:移植骨块与周围组织的结合情况,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DPSC在修复牙槽骨损伤领域具有较大潜力,而支架辅助结构可以为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提供支撑和内在环境,同时保护干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将DPSC或生长因子与支架辅助结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牙槽骨的再生和修复。这些创新技术为牙槽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出自《牙髓干细胞在牙槽骨再生中的成骨作用及影响因素》作者丁成兴,李小兰,杨明理。
下一篇: 生物支架材料在DPSC介导骨再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