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3D打印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创新应用2025-11-07 09:03:42

来自牙髓的多潜能干细胞能有效渗入支架网络,在数小时内固定在纤维表面,并在数周内活跃增殖,刺激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将这些细胞/支架构建物植入拔牙后的不规则牙槽骨缺损处,可与缺损部位相吻合,并刺激早期新骨形成。因此,电吹生物活性纤维支架与DPSC的构建物可作为未来个性化骨组织工程的潜在三维平台。

生物打印技术是以所需三维模型为基础,将活细胞和生物材料混合制造人工支架、医疗辅具等生物医疗产品的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工程构造制造技术。近期的一项研究应用该技术,使用低浓度的甲基丙烯酸明胶水凝胶将EphrinB2过表达的DPSC打印成三维结构,在EphrinB2过表达的DPSC中成骨标志物明显上调,产生了更多的矿化结节,结果表明,结合基因修饰的生物3D打印技术是构建牙槽骨再生所需生物支架的一种极具潜力的方法。
 
因此,开发优越的支架辅助结构对利用DPSC成骨分化修复牙槽骨缺损至关重要,可以实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个性化修复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及应用价值。通过选用合适的化合物,可以显著改善DPSC修复牙槽骨的效果,并进一步指导DPSC修复牙槽骨疗法的改进,提高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成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如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可促进大鼠牙槽骨缺损的骨形成,不仅改善了新形成的骨质量,而且提高了新骨数量,这揭示了THSG可增强DPSC成骨分化和促进骨再生,可为基于细胞的牙槽骨再生治疗提供替代选择。研究表明,浓度≤100µg/mL的阿司匹林对DPSC无毒,在植入后8、12周的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阿司匹林能明显促进骨形成,增强DPSC的成骨潜能。
 
出自《牙髓干细胞在牙槽骨再生中的成骨作用及影响因素》作者丁成兴,李小兰,杨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