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C在牙槽骨缺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2025-11-07 09:05:33
此外,一些中药有效成分在促进DPSC修复牙槽骨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黄芩是一味传统中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药理研究表明,黄芩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和镇痛作用。黄芩苷可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和Wnt/β-catenin通路促进从炎性牙髓中分离出来的iDPSC的成骨分化,明显提高iDPSC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化结节的形成,并使iDPSC中钙化/骨化标志物上调。柚皮苷是柑橘类水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黄烷酮,可促进hDPSC中牙本质酸性磷蛋白-1和牙本质唾液磷蛋白的表达,通过调节成骨相关蛋白和hDPSC的迁移能力促进hDPSC的成骨/牙本质分化。研究发现,DPSC具有高成骨分化潜能,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下有效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诱导培养基和三维支架材料中表现出良好的成骨能力,在动物模型中促进骨缺损部位的骨再生。这些临床前试验结果表明,DPSC在骨再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尝试将DPSC应用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试验。Giuliani等将DPSC接种在胶原蛋白支架上,再移植到人牙槽骨缺损部位3年后,发现再生的牙槽骨比对照组的骨密度更高,可以提高对机械、药物等因素的抵抗力。Aimetti等和Ferrarotti等采用自体DPSC移植治疗慢性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患者,1年后发现干细胞移植后骨缺损填充明显增多。此外,将乳牙来源的DPSC与生物材料结合,填充到唇腭裂患者的牙槽骨缺损部位,所有患者均发生了渐进性牙槽骨修复。一项针对牙周组织干细胞疗法的Meta分析表明,与传统的无细胞治疗相比,DPSC疗法在牙周探诊深度、骨缺损深度和矿化骨的组织形态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出自《牙髓干细胞在牙槽骨再生中的成骨作用及影响因素》作者丁成兴,李小兰,杨明理。
上一篇: 生物3D打印技术在牙槽骨修复中的创新应用
下一篇: DPSC联合治疗策略在骨修复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