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肠道共生微生物对ISCs功能的调控作用2025-11-11 09:02:20

肠道共生微生物对ISCs增殖分化和黏膜上皮的更新起重要调控作用。研究表明无菌小鼠和抗生素处理的动物肠道上皮细胞增殖以及迁移活性降低,肠道成熟细胞亚群如杯状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数量减少。相反,无菌果蝇的肠内分泌细胞数量增多,而成肠细胞数量减少,这些差异可能由于不同物种间ISCs调控通路的不同所致。总而言之,肠道共生微生物对ISCs的增殖分化以及肠道成熟细胞谱系的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细菌细胞壁中的脂磷壁酸、LPS和胞壁酰二肽等是宿主ISCs增殖分化及黏膜上皮细胞更新的重要调节因子。TLR和NLR在肠上皮细胞、内分泌细胞、免疫细胞以及ISCs中均有表达,通过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介导宿主对微生物的应答反应。TLR2可识别微生物来源的LTA和肽聚糖等。Riehl等发现来自鼠李糖乳杆菌的LTA通过TLR2刺激COX-2+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前列腺素E2,保护ISCs免受辐射诱导的肠细胞凋亡。Hou等发现枯草芽孢杆菌以LTA-TLR2依赖性方式抑制Notch通路激活,进而促进小鼠肠道内分泌型上皮细胞亚群的形成。
 
此外,TLR2促进葡聚糖硫酸钠刺激的小鼠肠道杯状细胞的再生,并通过诱导肠三叶因子3表达抑制Caspase-9介导的肠黏膜细胞凋亡。TLR4信号通路可抑制Wnt3a表达和受体LRP6的活性,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激活。Sodhi等发现LPS通过激活TLR4促进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磷酸化,降低新生小鼠小肠β-catenin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肠道的增殖活性。此外,LPS通过TLR4-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依赖方式刺激p53上调的凋亡因子的表达,引起ISCs凋亡。
 
出自《肠道微生物和宿主肠道干细胞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郭芳申,甄文瑞,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