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HCM遗传学基础和基因治疗2021-12-30 08:54:04

肥厚型心肌病是导致猝死、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合并脑栓塞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HCM全球发病率超过0.2%,意味着全球患者总数达1200万。目前HCM治疗是基于症状改善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其中药物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砒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室间隔消融治疗及室间隔肥厚技术切除手术(Morrow手术)等; 但上述治疗不能抑制心肌肥厚的进展,患者最终发展为难治性心力衰竭。近年来,随着HCM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心肌特异性病毒载体的发现,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思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HCM是一种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HCM心肌肥厚是由于编码肌节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收缩装置钙离子敏感性增高或心肌细胞压力增加而诱发的一种“代偿性”表现。目前研究显示,发生于11个编码肌节或者相邻Z盘之间区域粗、细肌丝收缩蛋白基因的约1400个突变与HCM发病相关。其中70%的基因突变发生于β肌球蛋白重链(其编码基因名称MYH7)及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其编码基因名称)而肌钙蛋白T(其编码基因名称 TNNT2)和其他几种相对少见基因突变各占5%。
 
基因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替换、弥补异常基因或致病通路蛋白;(2)增强或抑制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3)剪接致病基因片段,恢复正常蛋白表达。合理的心脏基因靶向治疗包括合适载体的选择、目的基因构建和器官靶向的载体运输系统。其中载体通常为病毒,能将目的基因带入靶细胞中; 目的基因是治疗的主要成分。而基因的靶向运载可通过心肌注射和冠状动脉内灌注实现。目前采用心脏特异启动子构建目的基因,可最大限度降低治疗副作用,减少非靶器官内基因表达等不良后果。
 
出自《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蒋显超 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