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间充质干细胞的扶正作用探索银屑病的治疗2022-01-20 09:07:02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又称 “干癣”“松皮癣” “白壳疮” “蛇风”等,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科疾病,且具有顽固而难治的特点。根据皮损颜色、形态中医临床多将其分为血热、血燥、血瘀三种证型,从而治疗上多采用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活血等祛邪之法。近年亦有少数文献报道,在临床治疗中兼顾补气、健脾、温阳、滋阴等扶正补益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诊疗效果。例如,许铣认为 “阳虚寒凝,玄府闭郁,湿毒蕴结,阴虚血燥”可能是斑块状银屑病发病的核心病机,应采用“温阳活血,开通玄府,除湿解毒,滋阴复脉”法治疗; 庄国康提出津血同源,阴血俱虚,肌肤不荣的观点; 蔡瑞康常运用一些不良反应小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白芍总苷、甘草酸制剂等,取得良好疗效。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活血等祛邪之法可以减轻银屑病患者促炎因子大量释放,例如凉血活血类中药可降低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 IL-23/IL-17轴相关促炎细胞因子蛋白水平;在临床患者中亦有相关报道,通过服用凉血活血汤,血清IL-8水平有明显降低。然而经过课题组前期研究,补益类中药可能具有调节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的作用,比如巴戟天多糖对银屑病患者AMSCs的功能有一定作用,能增强银屑病患者AMSCs的免疫抑炎功能,增加抑炎因子TGF-β、IL-10、抑炎相关配体PD-L1及Toll样受体3(TLR3)的mRNA表达。上述研究提示,补气温阳等扶正治法可以修复银屑病患者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调节其免疫细胞的功能,以提高对抑炎因子的释放,达到促炎/抑炎的免疫平衡状态,即中医“扶正祛邪”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到,银屑病患者多冬季复发或者加重,久病患者大多可见畏寒舌淡、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有关节疼痛,且上述症状常因温暖而有所缓解,说明此时患者机体已成虚态,病症表现为阳气不足之征。
由此可以推测,干细胞的免疫功能损伤,也就是机体正气未复的状态,可能是银屑病,特别是迁延日久、反复发作的银屑病,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基于此,以清热凉血活血等祛邪方法为基础,加用大量黄芪、党参、巴戟天、淫羊藿等扶正药物共同治疗该病,可获得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
出自《从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免疫平衡作用探讨中医扶正祛邪治疗银屑病》作者柴倩云,尹秀平,朱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