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在异基因移植中的可用性2022-01-20 09:10:29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其主要病理事件是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缺血及随后出现的脑组织神经元损伤。众所周知,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唯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但必须在脑卒中发作后4.5h内使用。

即使成功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大多数脑卒中幸存者仍然患有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陷。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中医属“中风”范畴,近年来在中国,中风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各代医家不断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以嗜食厚味、劳倦内伤、七情所伤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气虚血瘀贯穿于缺血性中风发展的各个时期。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基本原则,益气可资新血生化之源,为治本之要;活血可使新血得生,为治标之本;益气活血是防治缺血性中风的根本方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在异基因移植中的可用性、快速增殖、缺乏伦理和免疫学问题等特点而被广泛认为是治疗中风有前途的策略之一 。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中风后具有神经生成、血管新生和内源性可塑性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能增殖和产生临床有用的分泌因子,这些优点使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移植治疗非常有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以旁分泌诸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因子,对梗死半暗区起到营养支持、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脂质囊泡含有蛋白质、mRNAs、microRNAs和脂质分子,可溶性因子和脂质囊泡均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
 
大量研究表明血管新生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缺血区血管生长的调节可能是脑卒中的重要治疗靶点。研究发现,血管新生可促进神经修复、改善脑组织血流,清除坏死组织,成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关键。
 
出自《益气活血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机制》作者樊飞燕,张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