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为临床运用MSC治疗肝病2022-01-26 08:40:49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有2.4 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是肝病大国,约有高达9300万人为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进展的中间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或差异较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表现.在我国,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仍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据统计,全球肝硬化患者中,由HBV引起的比例为60%,而肝硬化转变为肝癌的5年发生率为5%~3 0%此外,肝衰竭也多由肝炎病毒、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等多种因素引起,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导致肝细胞功能迅速丧失,肝脏出现严重的合成、解毒、排泄等功能障碍,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针对HBV引起的各种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及肝衰竭等疾病,目前临床仍以对症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等为主要治疗手段,人工肝治疗常引起出血、继发感染、过敏反应等多种并发症,而肝移植为肝硬化及肝衰竭终末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其同样存在肝源供体不足、风险高、异体排斥反应及并发症多等特点,难以在临床广泛实施。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

近几年,各国研究者对肝病大鼠模型或肝病患者的临床实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改善肝功能和促进肝再生的能力,MSC 移植已在临床中被逐渐运用,并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型干预手段.间充质干细胞最早是由Friedenstein等于1968年从骨髓中分离出来的,是多能干细胞中的一种,可来源于骨髓、脐带血、脂肪组织等,具有分化多种细胞、自我更新的能力,它能分化为一系列细胞谱系,如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肝细胞样细胞;肝细胞样细胞具有白蛋白合成功能及分泌尿素功能形态学特征介于肝卵圆细胞与肝细胞之间,且具细胞肝卵圆细胞表型.不同来源的干细胞对肝病的治疗作用或机制不尽相同,笔者根据其来源不同对肝病的治疗作用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为临床运用MSC治疗肝病提供有利依据.
 
出自《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早期骨关节炎中治疗的特点比较及展望》作者王志伟,索海强,梁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