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疫苗创制背景与研究思路2022-02-10 09:38:42
新城疫俗称亚洲鸡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在世界范围内已发生4次大流行,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在我国也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危害严重,《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 —2020)》将其列为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而在疫苗使用方面,因我国鸡群新城疫病毒感染率高,所有鸡群包括蛋鸡和肉鸡都高频率接种疫苗,免疫在10次甚至20次以上,最常使用的疫苗种类是由国外引进的基因Ⅱ型 LaSota 疫苗。但在疫苗使用过后鸡群仍然可能会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原先对新城疫有天然抵抗力的鹅也出现大批发病死亡,这给我国家禽养殖行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并且新城疫病毒也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这几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间的联系是新型疫苗的研究思路。新型疫苗的研发主要是基于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为出发点,首先要建立新城疫病毒的自动分型系统,了解哪一个病毒接近哪种基因型,了解其致病力,出现的新的基因型与我们国家鸡群当中非典型新城疫与鹅群当中大批发病的类型之间有无内在联系,了解其致病机制。上述问题清楚之后要进行新型疫苗株的研制,这需要建立反向遗传的强毒致弱平台,先研制新型灭活疫苗株,再研制新型弱毒活疫苗株,通过这些来创制针对流行株感染的疫苗,发明新型疫苗质量评价体系,制定新的免疫程序,最后达到防控鸡非典型新城疫、防控鹅新城疫的目的。
发明了新城疫病毒遗传进化快速分析系统,首次明确了新城疫流行株优势基因型及其致病机制,为新城疫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新系统的发明实现了对新城疫病毒核酸序列自动分型处理,解决了传统分型繁琐易错的问题,实现了多序列、多参数的图形化分析,为新城疫病毒基因组进化研究提供了直观的工具。明确了鸡群和鹅群中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大部分都是基因Ⅶ病毒,了解其无宿主特异性、可交叉感染致病的特点,为新型疫苗创新明确了方向。揭示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机制:因常用疫苗LaSota与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基因型和抗原性不匹配,导致其清除病毒的能力弱,免疫效果差;而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会严重损伤鸡和鹅免疫器官,导致其免疫抑制,造成非典型新城疫、鹅新城疫的发生。
出自《基因Ⅶ型新型疫苗的创制与我国新城疫的防控进展》作者刘秀梵。
上一篇: 间质干细胞的一般概述
下一篇: 我国发明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