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疫苗研究进展2022-02-10 09:57:01
自1976年Edward Jenner将天花疫苗引入西医,疫苗就成为控制传染病最经济高效的方法。疫苗免疫同样是防控IBD最经济高效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是传统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活疫苗可以模拟自然感染,在机体内进行复制并且同时诱导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活疫苗不需要佐剂且可以适用于大规模鸡群的免疫,但也存在不确定性的效果。活疫苗有可能导致水平或者垂直传播、毒力反强、免疫副反应等。IBD 活疫苗的研制最早报道于 1965年,Edgar株用于肉鸡的免疫。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各国销售的IBD活疫苗达20多种,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度致弱的温和型毒株,如 PBG98、LKT、Bu-2、LZD258,温和型疫苗在一定水平母源抗体存在下效果不佳且不能抵御vvIBDV 的攻击;第二类是中度致弱的中等毒力株,如 Cu-1M、D78,BJ836、B87、Bursine-2、Bursine-plus、FW2512。在中等毒力株疫苗中,又有毒力偏强的毒株,国外有人称之为“hot”疫苗或者残余毒力株疫苗。中等毒力疫苗株或中等毒力偏强疫苗株有更好的免疫效果,可以突破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但是对法氏囊有损伤引起免疫抑制。第三类是毒性型疫苗,它对法氏囊损伤严重,现在极少使用。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活疫苗的多以中等毒力株为主。在临床生产上,广泛使用 IBD活疫苗进行免疫,很可能导致 IBDV 病毒基因组的改变,如不同毒株之间基因片段的交换发生基因重组,或不同毒株之间基因组节段的交换发生基因重配。另外,目前使用的活疫苗中,有一些疫苗含有不只一个毒株,即由一些具有相似遗传变异的毒株(准种)混合构成,这些毒株在核苷酸序列上有个别的差异。在生产使用准种构成的疫苗,可能导致出现更多新的变异毒株,使疾病的防控变得更加复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绝
大多数的商用 IBD 活疫苗基于 cIBDV 毒株进行研制,这些疫苗面对vvIBDV以及vIBDV的攻击不能为免疫鸡群提供完全的保护。因此,找到安全有效的活疫苗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灭活疫苗通常由灭活的全病毒、病毒亚单位或者重组病毒抗原加入佐剂制成的油包水乳剂。灭活疫苗保持了病毒全部或者部分的免疫原性,同时不具有感染性,使用安全。1975-1981年,Cullen、Wyeth 等将法氏囊毒灭活后加入佐剂制成灭活油乳剂疫苗。在中国,周蛟等于 1984 年研制成功CJ801灭活疫苗。
出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的研究》作者陈果。
上一篇: 使用新型疫苗依然是防控IBD最主要的方式
下一篇: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免疫复合物疫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