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反向遗传重组疫苗2022-02-11 08:54:41

1865年,Gregor Johann Mendel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第一次系统性阐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Gregor Johann Mendel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被称为经典遗传学之父。经典遗传学从生物的形状入手研究遗传物质。反向遗传学与经典遗传学相对,直接从遗传物质入手直接对基因进行操作。简单的讲,反向遗传学就是对生命物质的基因进行修饰、突变、缺失、插入和重组等,从而对生命物质的基因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因此,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对病毒进行改造能够获得活病毒疫苗候选株。同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助推反向遗传重组疫苗的研究。

对 IBDV 进行反向遗传学操作,主要有三个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体外转录系统、基于T7RNA聚合酶的体内转录系统和基于 RNA 聚合酶Ⅱ的体内转录系统。体外转录系统是通过将病毒基因组cDNA在体外转录成cRNA,然后转染真核细胞,对病毒进行拯救。基于T7 RNA聚合酶的体内转录系统是将病毒基因组cDNA直接转染真核细胞,在细胞内由T7 RNA聚合酶对病毒基因组cDNA进行转录和复制,最后获得对病毒的拯救。基于 RNA 聚合酶Ⅱ的体内转录系统是直接利用 RNA 聚合酶Ⅱ对病毒进行转录,最后获得对病毒的拯救。1996年,Mundt等运用 T7 RNA 聚合酶在体外转录生成了IBDV基因组 RNA,将该RNA经脂质体介导转染Vero细胞成功拯救IBDV。1999年,Lim等运用 RNA聚合酶Ⅱ体内转录系统以 CMV 启动子驱动 IBDV HK46 株基因组的转录,在 CEF 上成功拯救IBDV。2003年,Mundt等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获得了一株嵌合重组疫苗株D78-Chim,该毒株免疫SPF鸡能够同时抵御cIBDV和vIBDV的攻击。2014年,Qi等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获得一株 IBDV 重组疫苗毒株 rGtHLJVP2,该毒株免疫SPF鸡能够抵御vvIBDV毒株的攻击。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着眼于反向遗传重组疫苗,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反向遗传重组疫苗的研究将获得更大的突破。
 
出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新型疫苗的研究》作者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