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医药生态系统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022-02-18 09:26:55
我国生物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创新,创新并不是靠单个或几个主体或要素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的特点,类比自然生态系统,构造了一个多创新主体协同,以及创新主体与环境交互共生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在充分理解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与功能后,从要素发展和系统运行的视角,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良好的创新环境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保障,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要的创新服务支撑种群,协调资源配置,提供各种政策服务,引导创新的发展,由于生物医药产业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远高于其他产业,使政府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政府并非要强势干预,主导产业的发展,而是以引导为主,为系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目前我国创新药物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与创新技术的产生和成果转化相关的政策没有起到充分地激励创新药物研发、上市的作用,影响了创新药物的研发积极性,降低了研发成功率,延缓了新药上市进程,影响了我国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因此,政府应努力在人才激励措施、资金筹集、财政税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制订更加合理有效的政策。促进创新主体间和创新种群间的协同合作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良好运行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中,要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等为创新主体、政府及各中介机构等为辅助创新主体的模式。例如,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发展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高等院校是知识密集区,为整个生态系统培养大量的人才,并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移;而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为高校解决资金上的困难,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两者做到取长补短、互利互惠。另一方面,在新药上市前,要经过临床研究,所以生物创新药物所需的专家人才,除了研发人员,还应包括医院临床专家、教授,他们拥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能够更直接地了解新药临床应用的效果,有一手的临床经验和数据,能够对新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反馈信息。各创新主体协同合作,发挥创新的最大的成效。而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技术、信息等的不对称,则需要发挥中介机构的沟通作用。
出自《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作者高宏,茅宁莹 。
上一篇: 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
下一篇: 资金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