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链2022-02-24 09:28:09

“创新链”的概念由 Marshall等首次提出。在国内对创新链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生物医药产业的特征,刘文澜将生物医药创新链定义为多主体参与的各种创新活动(包括药物发现、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小试、中试与产业化、创新支撑与服务等环节)所组成的集合。药物发现及研发环节,主要由高校、研发机构等进行基础研究,再通过人才流动、技术转移等方式在企业实现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或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广州市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综合性高校均设立高水平医学院,同时也有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医药类高校; 广州高新区聚集大量的研发机构,截至2019年年末,全区拥有生物医药相关国家级研发机构6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96家。药物发现和基础研发结束之后,生物医药企业将研发推向临床试验阶段,制药企业一般会进行Ⅰ、Ⅱ和Ⅲ期临床试验,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临床比较。广州市汇集丰富的医疗临床资源,拥有三甲医院51家,数量位列全国前三,具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的医疗机构35家,约占全国总量的1 /10,为串联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临床研究和转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创新支撑与服务上,一方面,广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创新企业密集的优势,借助生物医药龙头骨干的引领作用,配套建立一批孵化平台,整合内外部技术资源,加速产品产业化落地,提供企业发展专业咨询,对行业内小微企业进行孵化。截至 2019 年年末,广州高新区有专业生物医药孵化器18个(含6个国家级孵化器) 、涉及生物医药产业的综合孵化器8个(含1个国家级孵化器) ,培育了包括达瑞生物、高盛生物、复能基因、安必平等一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另一方面,广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创新资本扶持产业发展的路径,2017年广州高新区出台“风投10条”,引入创新工场、IDG资本等一批顶尖风投机构落户,目前全区已有风投机构近300家,管理资金规模逾700亿元;
 
2018年,10亿元规模的医疗健康产业基金落户广州高新区,对产业内中早期项目进行投资。除此之外,结合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密集的特点,找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广州高新区大力推动金融创新,将11家民营企业的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专利打包,于 2019年9月在深交所发行国内首只纯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超3亿元人民币。
 
出自《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策》作者赵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