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及应用机制2021-09-02 10:23:28

细胞疗法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缺损,包括创伤、烧伤创面、瘢痕切除、腿部溃疡、皮肤肿瘤切除等。创面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损伤愈合的关键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功能下降。在慢性创伤患者中,这些细胞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了有丝分裂活性。此外,细胞外基质和生长因子的合成程度不足,而这些是伤口愈合所必需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激活这些细胞并通过移植细胞形成良好的创面愈合床,可以实现最大的伤口愈合。

角质细胞
在过去的30年里,人工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被用于自体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来覆盖各种伤口。自体角质形成细胞应成为治疗大面积烧伤和供体部位受限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1~3 cm2的皮肤活检可以在 14~18 d内扩大10 000次,覆盖整个成人身体。当患者需要大量皮肤移植时,这种治疗可以将供体部位的发病率降至最低。同时,异体角质形成细胞在烧伤和其他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也得到证实。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皮肤。当前,体外已成功将骨髓、脐带血、脂肪及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于皮肤创伤的修复。皮肤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在体内分布广泛,获取方便、快捷,可快速诱导分化和自体移植,具有更少的
“谱系倾向性”,避免免疫排斥反应,法律伦理约束以及细胞来源的局限性也较低。同时,成纤维细胞是参与伤口愈合最重要的间充质细胞。近年来,由自体培养成纤维细胞和透明质酸苄酯已在韩国开发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脂肪 SVF 细胞
因培养的细胞用于临床需要相应设施、技术和较长的培养周期。脂肪来源的SVF细胞可以替代成纤维细胞。有学者在临床案例中使用SVF细胞覆盖在患者面部,手和脚的缺损上,证明其结果是有利的。SVF 细胞也可用于慢性伤口。体外研究表明,未培养的SVF细胞对糖尿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是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自体SVF细胞移植的协同效应可能是由其分泌的生长因子相互刺激糖尿病成纤维细胞和SVF细胞引起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极大的自身分化潜力,现已证实其能够分化为角质化细胞、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单核细胞。除此之外,BMSCs 分泌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结合能成功地诱导血管生成,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和胶原蛋白的产生,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窗口。尽管如此,其疗法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需要改善细胞的传递方式、细胞的存活率、MSC制剂的异质性等。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之前,需要进一步的大型临床试验来建立MSCs的安全性。
 
4.5 血小板
自体血小板在慢性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已被许多研究证实。此外,一些学者通过利用同源血小板治疗慢性创伤的尝试得出其与自体血小板同样有效的结论。然而自体血小板制品的制备需对患者血液进行抽吸和处理,但许多慢性创伤患者健康状况较差,易贫血,大量抽血势必会对
其血流动力学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虽然使用了同源血小板凝胶,但生产血小板需要健康的献血者,而且必须对具有感染性疾病病史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为了克服以上局限性,已有学者应用血库血小板浓缩物(BBPC)来治疗慢性创面,结果表明,使用BBPC同样可以提供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创面治疗方法。
 
出自《细胞疗法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进展》作者刘江帆,杨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