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早期中胚层的干细胞2022-04-15 08:31:27

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早期中胚层的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20世纪70年代Friedenstein等首次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可在体外培养增殖的纤维样细胞,将其移植到皮下后能够形成骨组织和重建造血微环境。大量研究表明,MSCs来源广泛,可以从骨髓、皮肤、脂肪及脐带等组织中获取,且免疫原性低,能够逃避免疫监视、参与免疫调控。

MSCs表达低水平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因此不能作为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来促进免疫应答。虽然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报道MSCs对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他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 T 淋巴细胞生成,调节炎症介质的表达,显著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产生调节性T细胞,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在某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诱因下自身免疫耐受状态被打破或自身免疫性细胞调节异常,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产生持续迁延的免疫应答,造成了自身组织细胞损伤或功能异常而导致的临床病症。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病痛折磨使得患者苦不堪言。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和组织修复能力为治疗严重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破骨细胞的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关节形成滑膜炎,导致关节肿痛以及关节骨质受损等,对患者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负担。而且,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从而导致心血管问题,成为死亡的重要原因。用于治疗RA的常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皮质醇类和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例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羟氯喹和来氟米特等。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者王亚静,马丹,武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