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治疗BPD的作用形式2022-04-19 09:14:02
MSCs在体内行为的自然模型表明它们可以通过膜和组织迁移到受损部位。MSCs归巢到靶组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在血液中以血栓形式流动、激活内皮细胞、阻滞整合素、重塑基底膜,沿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迁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存在肺特异性损伤,大多数静脉注射MSCs 在第1次通过循环时通常会驻留在肺微血管中,仅一小部分分布到其他部位。然而多项临床前研究发现,目前所观察到的MSCs在肺中的植入率仅在0%~20%之间。已有实验数据显示,在给予新生大鼠BPD模型人MSCs18d后,仅在鼠肺少量细胞内检测出人β2-微球蛋白,在4d内几乎检测不到人类Alu序列。低细胞移植率提示MSCs不能仅通过分化为替代细胞类型或细胞融合修复受损或死亡的细胞来治疗BPD。MSCs可通过释放多种生长因子、抗炎因子免疫调节因子,如肝细胞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2、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基因6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线粒体及含有蛋白质和RNA的细胞外囊泡到肺损伤部位,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MSC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通过运载生物活性信号分子穿梭于细胞之间或直接激活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来介导细胞内的通讯。
细胞外囊泡根据直径大小可分为:外泌体(30~100 nm)、微泡(100~1 000 nm) 和凋亡小体(1 000~5 000 nm);国际细胞外囊泡协会现在建议使用“细胞外囊泡”概括描述所有大小的囊泡,并推荐根据理化特性或起源条件来代替单纯基于直径大小的分类方式。细胞外囊泡表达与来源细胞相似的细胞表面蛋白,并含有多种细胞质成分,包括蛋白质、RNA(包括 mRNA和非编码RNA,如microRNA)、脂质、线粒体和DNA等。MSC-EVs被认为是MSCs修复肺损伤的关键治疗因子。Leeman等认为,MSC-EVs携带的分泌因子可能通过在损伤后替换有缺陷的信号从而触发内源性上皮细胞修复损伤来治疗BPD。Chaubey等在新生BPD小鼠模型中证实,脐带来源的MSCEVs可改善肺部炎症,缓解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Willis等认为MSC-EVs不仅可以在新生儿期有效预防 BPD 的发展,还可以为已确诊BPD患儿的儿童期管理和逆转心肺并发症提供有益的作用。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谢可瑾,董明月,白静萱。
下一篇: 干细胞衍生物具有许多亲代细胞的治疗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