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如何抑制增生性的瘢痕2022-05-10 08:40:10

烧伤可导致增生性瘢痕、皮肤挛缩。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具体机制并不明确,可能与肌成纤维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存活、细胞外基质沉积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过度激活有关。皮下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预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可有效改善小鼠皮肤创面模型的瘢痕病理损伤,减少炎症分子分泌并减弱胶原沉积。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以通过在创面愈合期间防止肌肉和皮肤收缩 ,抑制增生性瘢痕导致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并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最大限度地减少创面瘢痕形成。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和A型肉毒素杆菌毒素均已被证明对增生性瘢痕有治疗作用,但是与单一疗法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和A型肉毒杆菌毒素的协同作用改变了成纤维细胞的骨架组成,抑制了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促进了成纤维细胞凋亡,并显著抑制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收缩能力,改善了胶原纤维的排列和沉积。

增生性瘢痕也与遗传有关。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缺乏CXC亚族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小鼠会出现增生性瘢痕、表皮增厚、无组织真皮和血管过多的现象 。胶原蛋白Ⅰ是真皮细胞黏附的抑制因子,生腱蛋白C是一种在愈合期间表达上调的抗黏附基质细胞因子,YATES等将hTERT-MSC置于含有胶原蛋白Ⅰ和生腱蛋白C的基质中,通过异种移植于CXCR3缺陷小鼠的创面中,不仅增强了成纤维细胞在创面中的增殖、迁移促进创面愈合,减少了伤后的炎症,而且改善了CXCR3缺陷小鼠创面基质沉积,抑制瘢痕形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有望在烧伤后减少过度炎症、加速创面愈合和减少瘢痕增生等方面提供新的潜力。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潜力》作者娄涵潇,刘文军,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