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修复慢性创面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2022-05-16 08:44:24
慢性伤口是指皮肤组织长达6-8周以上未能正常愈合,且无法通过正常、有序、及时的修复过程以达到解剖和功能上完整状态的伤口。按照发病原因分类,慢性伤口通常分为血管性溃疡(静脉或动脉溃疡)、糖尿病溃疡和压力性溃疡,其中年龄、免疫状况、营养不良、疾病和药物等是导致慢性伤口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与正常愈合的伤口相比,慢性伤口表现出促炎细胞因子、蛋白酶和活性氧等水平的增加,细胞衰老速度加快及干细胞数量减少。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需要行创面治疗的患者约1亿人次,严重患者约3000万人次,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与之相关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发生率还会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慢性伤口的发生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仅在美国每年治疗难愈性伤口方面的费用就接近300亿美元。创面损伤种类多而复杂,人们对创面治疗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快速、安全、完美修复慢性创面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治疗创面损伤的方法,如传统药物治疗、负压封闭引流、生物敷料和自体皮瓣移植技术等,传统的创面治疗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和患者自身的需要;传统的慢性伤口护理方案通常是针对感染或坏死组织行清创术,随后应用伤口敷料和局部药剂来保护伤口免受感染并加速愈合,目前伤口护理有限的治疗方案很少能有效地逆转慢性伤口的演变,慢性伤口护理只取得了中等程度的成功;对于老年人群,其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总量和表皮更新速度在随年龄递减,加之老年患者常因为不能忍受外科干预治疗,因此其伤口治疗选择也越来越有限。面临慢性伤口风险的患者群体正在迅速增长,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伤口护理策略。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修复慢性创面的机制》作者陈贝,张莉,刘毅。
上一篇: 移植前患者危险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