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与创面修复2022-05-16 08:51:55

炎症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自我防御机制,适度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伤口愈合。然而在慢性伤口中,炎症反应常是过度、失调的,这常导致皮肤瘢痕形成及抑制创面再上皮化,降低伤口愈合质量。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特性,但其免疫特性并非先天固有,炎症微环境是诱导其启动免疫功能的先决条件,炎症部位中的特定促炎因子如干扰素γ可激活间充质干细胞,激活后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抗炎因子 ( 如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一氧化氮及白细胞介素10) 实现其免疫调节功能,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和其他常驻细胞功能再生,参与重建组织微环境。

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中度水平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但不表达MHC-Ⅱ类或参与体液及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或CD40,这使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的特点,在自体和异体移植治疗方面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候选种子细胞之一。间充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也是其发挥免疫调节的重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 (B细胞、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的激活、成熟和增殖。
 
在炎症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还可以影响树突状细胞、幼稚T细胞和效应T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模式,从而诱导更抗炎或耐受性的细胞表型。当然,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过程是动态平衡的,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不同的受体(如Toll 样受体) 识别危险信号,间充质干细胞根据炎症信号类型或强度分泌细胞因子以促进或抑制免疫应答,维持免疫平衡,这说明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条件下向促炎和抗炎表型之间转换。由此可见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抑制因子和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对于特殊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身体功能的下降,其伤口与正常人慢性伤口相比更容易迁延不愈。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修复慢性创面的机制》作者陈贝,张莉,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