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EVs介导信号通路蛋白的转移机制2022-05-18 09:07:47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作为信号传导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与促炎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hen等通过向ALI小鼠注射MSC-EVs发现,小鼠肺组织内MAPK 以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最近研究发现在缺乏intersectin 蛋白1s的小鼠模型中,血管源性细胞表达的EVs含有大量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这些EVs与功能失调的肺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介导Alk5的细胞间转移,并通过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信号通路抑制凋亡的发生。有研究随后通过分别分离ARDS组和对照组中EVs,发现在ARDS组中EVs包含Runx1转录因子,并且Runx1p52亚型表达持续,而p66亚型表达短暂。无论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或在重症监护病房停留的时间长短,高比率的p66/p52都具有生存优势。此外,p66亚型能在人骨髓来源的MSC中瞬时表达、在EVs中释放,并刺激內皮细胞的增殖。携带p66的EVs可增强內皮细胞的连接完整性,降低肺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ARDS作为临床常见的严重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但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MSC-EVs因具有缓解及修复ARDS肺损伤的作用而逐渐被认识。MSC-EVs不仅在控制症状方面,甚至作为一种治疗方案也存在潜在的优势。与MSC相比,MSC-EVs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更高的生物稳定性以及更容易保存,因此很有可能成为替代MSC的治疗手段。
MSC-EVs在ARDS中潜在的治疗优势仍存在争议。最近一项研究提出,MSC对ARDS的治疗效果优于其来源的EVs。有研究认为,用不同的靶向载体(如 mRNA、细胞因子、受体、配体和蛋白质等)对MSC-EVs进行基因修饰,能进一步构建具有不同治疗效果且更有效的EVs亚群。改良的MSC-EVs在临床治疗方面更具有优势,可能是有效治疗ARDS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探究MSC-EVs在ARDS治疗中的作用,需要进行更多与生存相关的长期临床试验。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胞外囊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袁雪燕,刘凤,陆欣星。
上一篇: MSC-EVs介导miRNA的转移机制
下一篇: 细胞形态和增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