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s分化能力和归巢能力2022-05-18 09:13:05

MSCs在体外培养后, 骨分化和脂肪分化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但这种转变的方向仍有争议。早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传代后期氧化应激的积累和关键分化调节因子如Runx2,C/EBPα和PPARγ的失调会导致MSCs的成骨潜能的提高, 然而由于各实验室对于描述成骨潜能的标准缺乏统一, 上述说法尚存争议。最近的一些研究评估了MSCs分化后的成骨和成脂标志物的相对表达情况, 认为MSCs成骨和成脂能力会随着体外培养扩增而逐渐降低。

LOHMANN等研究表明, 衰老的MSCs的成骨分化倾向增加,成脂分化潜能降低。KIM等则认为MSCs的成脂和成骨分化能力皆显著下降。不同培养材料会引起MSCs持久的染色质重塑, 当人源MSCs在硬底物上培养时, 染色质受到HAT1组蛋白乙酰化的影响而打开, 而当MSCs在软底物上培养时, HDACs组蛋白去乙酰化浓缩染色质。这些研究表明, 细胞的化能力异质性可能与细胞的分离、培养方式密切相关, 也许进一步优化体外培养条件是提高细胞分化能力的关键。
 
MSCs会表达许多黏附受体和趋化因子,有助于其迁移到炎症部位起到修复和支持作用。仅培养了24h的原代MSCs在移植后归巢能力减少到未培养状态的10%, 而体外培养了48h的原代MSCs甚至丧失了归巢能力, 在靶器官中没有检测到细胞。许多论文报道了MSCs在体外扩增培养过程中黏附和迁移能力下降, 可能与衰老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调控有关。
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培养的MSCs中,参与局灶黏附组织和细胞骨架翻转的基因表达下调,多种与细胞迁移相关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下调, 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化学细胞素受体类型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增加趋化因子在MSCs中的表达能够有效地增强其趋化能力, 但这种方法是否能安全地应用于人体尚需考证。
 
自《体外培养对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作者曹洋嘉,彭雪梅,张英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