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选择2022-05-27 08:39:34
Makhlough等将自体BM-MSCs经静脉移植到7例CKD患者体内,评估MSCs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结果显示,尽管MSCs移植后未出现器官系统并发症、感染、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但与基线相比,细胞输注18个月后eGFR和血肌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此研究仅纳入7例患者,样本量严重不足及缺乏对照组有关。Kim等发表的一篇个案报道中,指出了自体MSCs治疗CKD患者的潜在肾毒性。患者肾功能稳定数年,在一家未知诊所静脉输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MSCs治疗CKD。输注1周后,原有的肾功能不全迅速加重,3个月后开始血液透析,透析时肾活检结果显示重度间质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由于关于MSCs具体制备过程及相关数据未知,且当MSCs 来源于肾病患者自身时,由于患者健康状况不佳,其功能可能受到损害。由此可以得出假设患者接受不合格的MSCs注射可能对CKD患者的危害更大。
考虑到关于MSCs治疗人类CKD尚无绝对有益的结果及相关标准和指南,基于MSCs的CKD治疗在临床上应推迟,直至其安全性和疗效得到证实,同时需要更多关于MSCs制备工艺研究的安全性数据。尽管当前临床前研究中MSCs的来源广泛,但最终目的是利用MSCs延缓CKD患者的肾间质纤维化,避免其发展为ESRD,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选择自体或异体MSCs移植。自体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且无感染风险,但因自体细胞制备需要时间较长,可能限制其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同种异体MSCs可选择性来源于年轻的健康供体,并有可能在体外培养基中快速大量生产,显著降低成本。然而培养基中使用的血清存在免疫反应和感染的风险,成为离体扩增MSCs在临床中应用的阻碍。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者史晓蕾 刘丽华 卢雪红。
上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 移植途径和移植的时间及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