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T与新药治疗疗效比较2022-05-31 08:59:38
新药时代,MM患者诱导治疗缓解程度的大大加深使ASCT后总体预后显著改善。然而新药诱导后继续行新药巩固治疗能否取代ASCT带来的获益尚无确切定论。Cavo等针对NDMM患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对早期接受ASCT治疗或VMP方案(硼替佐米+ 美法仑+泼尼松)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位随访60.5个月时,与VMP方案治疗组相比,ASCT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PFS期(中位PFS期57个月比42个月,HR= 0.73,95% CI 0.62 ~ 0.85,P = 0.0001) ;然而两组患者OS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诊断时具有不良预后因素如国际分期系统(ISS)2 ~ 3期、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2 ~ 3期及伴有至少一种染色体核型异常[t( 4; 14) ,t( 14; 16) ,del( 17p) ]的患者更能从ASCT中获益。两组患者OS期的中位值均尚未达到,但8年OS率相似(62.2% 比60.2% ,P = 0.81) ,两组之间OS率的差异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得以显现。Cho等发现在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CT 评估的局灶性病变>3处患者中,与未接受ASCT治疗患者相比,接受ASCT治疗患者 2 年PFS 率(60.2% 比23.5% ,P<0.001)和OS率(91.7%比63.6% ,P=0.005) 均显著延长。在局灶性病变≤3 处患者中,与不接受 ASCT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ASCT治疗与更高的2年PFS率相关(74.0%比54.9%,P= 0.040) ,但OS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115)。
出自《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中的地位》作者阙伊湄,徐延洁,李春蕊。
上一篇: 新药诱导治疗提高ASCT前缓解率
下一篇: 单次移植或串联移植仍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