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血管生成多使用BM-MNC2022-06-08 08:40:38
既往研究显示,治疗性血管生成多使用BM-MNC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干细胞治疗的介质。然而,从整个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细胞中分离PB-MNC非常复杂且价格昂贵,并且容易受到污染,而全骨髓细胞中的许多细胞因子也可以通过细胞移植发挥有效促进新生血管的作用。Franz等研究了肌内注射自体WB-MSC治疗有症状的TAO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显示55.6%患者达到临床改善,43.2%患者经血管造影结果评估得到明显改善。WB-MSC移植治疗后1、3和5年无截肢率分别为91.9%、88.5%和84.6%。Lenk等研究也评价了WB-MSC在TAO中的CL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在随访6个月时,患者在卢瑟福分级、疼痛评分、平均无痛行走时间和趾肱指数方面表现出显著改善,与基线相比,ABI虽然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76.5%的缺血性溃疡表现出了完全或改善的愈合。因此,WB-MS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TAO替代或辅助治疗方式,可改善CLI患者的临床结局。
既往研究表明,EPC可以从成人、小鼠和兔子的外周血中分离出来,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增强骨髓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的分化,也可以动员外周血中CD34+、CD133+和KDR+细胞,并具有分化为EPC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动员EPC进入外周血,从而进一步在病理和非病理条件下整合到新生血管中。与BM-MNC移植相比,PBSC移植无需全身麻醉,可重复采集,患者更易接受。Miyamoto等研究通过主要观察指标(受累肢体的疼痛和冷感)及次要观察指标(跛行距离、ABI、TcPCO2和皮肤温度)来评估PBSC移植治疗TAO的临床效果,细胞移植后4周,患肢的疼痛和冷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疼痛评分和冷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跛行距离、ABI、TcPCO2和皮肤温度也得到显著改善。CD34+干细胞含有EPC,可以分化为缺血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出自《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进展》作者周密 谷涌泉。
上一篇: 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移植
下一篇: 脂肪组织可以作为MSC的理想组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