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支架材料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2022-06-10 08:45:49

在脊髓损伤模型研究中发现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可能的原因如下: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不佳:研究表明单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率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②损伤局部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抑制作用:YANG 等将白花丹素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脊髓损伤区域,发现大鼠的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其机制可能为白花丹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局部微环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无法早期定植在损伤局部持续发挥作用:LIU 等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多通道生物支架上,发现运动功能明显改善,植入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再生神经纤维,同时髓鞘蛋白表达呈阳性。因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生物组织工程、药物、神经营养因子、相关细胞、康复疗法等多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方案逐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对脊髓损伤修复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理想的支架材料应具备以下生物学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材料能加工成三维结构、材料孔隙率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循环,更重要的是支架材料应具有模仿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为细胞存活、生长、迁移和分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大问题是细胞进入体内不能有效附着在病变区域,而是随着脑脊液的循环迁移到其他部位,这种异位迁移现象不仅显著降低了治疗效果,而且还可能对其他组织造成损害。因此,如何准确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受损部位并防止其迁移到其他部位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生物组织工程支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出自《多种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作者孙建威,杨新明,安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