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2022-06-10 08:43:46

脊髓损伤包括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不完全性损伤患者能够保留一部分脊髓功能,而完全性损伤可导致严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受损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和尿便失禁,为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当前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方式包括药物、手术减压、康复理疗等,但这些方法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非造血骨髓组织干细胞,具备良好的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神经细胞,同时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刺激损伤组织进行修复或再生,并具有较强的抗凋亡、抗炎等特性。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神经保护、神经再生和再髓鞘化对脊髓功能进行重建,能够很容易地从少量骨髓提取液中分离出来,在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单纯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增殖、分化及归巢能力相对较弱,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提高移植治疗效果。因此,文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其他治疗方式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FRIEDENSTEIN等最早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能够贴附在培养板表面进行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群,由于能够分化为间充质组织细胞,故称为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沿着不同间充质谱系进行分化,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成多种不同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组织损伤的生物学特点包括: ①增殖能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显示出很强的增殖分化能力;②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当的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其他间充质细胞系,如骨骼肌细胞和腱细胞等,同时也能分化为非实质细胞谱系,如神经元等;③可塑性: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处于不同环境中时,将显著影响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不仅能够分化为中胚层的间质组织,还能分化为内、外胚层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肝脏、肺脏和血管等;④低免疫原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及CD40、CD80、CD86等因子而获得低免疫原性,从而逃逸免疫监视,移植时即使不应用免疫抑制剂,也未产生不良反应,使异体基因组织移植修复成为可能;⑤迁移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表现出迁移至损伤处的趋势,发挥组织修复的作用。
 
出自《多种方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作者孙建威,杨新明,安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