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移植治疗主要的两种机制2021-09-14 09:06:12

缺血性脑卒中能激活内源性神经发生,并介导缺血性脑修复,但所诱导的神经发生在神经元替换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外源性干细胞。自我更新、多谱系分化和促进体内特定组织功能重建的能力是干细胞的最重要的特征。基于干细胞的治疗,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始于神经变性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卒中、帕金森病、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等多种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

干细胞移植治疗主要机制有两种: ①移植细胞通过细胞置换或替代缺失及损伤细胞来促进组织修复机制; ②移植干细胞产生具有神经保护或刺激修复的治疗性大分子( 酶、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药物等)。成功分离和移植成体神经干细胞证明使用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作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策略的可行性。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神经干细胞诱导神经发生主要通过刺激内源性神经发生启动修复过程,促进脑可塑性和突触重组、调节免疫反应和减少二次损伤,直接通过细胞替换修复的神经干细胞数量较少。也有研究表明,缺血所介导的内源性神经发生不仅影响神经元,还影响神经血管脉络( 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小静脉/静脉组成) 的所有组分。有研究者认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包括脑缺血急性期的神经保护和慢性期的干细胞治疗。在卒中病理状态下的修复过程中,具有神经营养、神经保护、血管生成和抗凋亡特性等营养因子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胰岛素生长因子 。
 
以上因子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调节和评价神经修复最常用的营养因子评估指标。研究结果也为以上观点提供了证据,将人脐血衍生神经干细胞移植入卒中大鼠模型中,发现损伤的大鼠脑SVZ 的神经干细胞向纹状体缺血边界区域迁移增加,且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通过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增加有利于受损脑或神经细胞恢复的蛋白表达来发挥作用,或通过其衍生的神经元直接替换损伤的神经细胞,从而恢复一定水平的突触通信,并防止进一步的神经元细胞死亡。也有可能细胞替换及内源性刺激修复共同发挥作用。具体信号通路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出自《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安阳方,汤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