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伤口愈合的主要生长因子2022-06-20 08:47:5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过与内皮细胞上的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2结合发挥血管生成作用。它主要涉及蛋白酶对现有的血管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并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KULWAS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足溃疡的患者与无足溃疡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血清中的VEGFR-2和VEGF-A水平均降低,并导致了血管形成受阻,成为伤口愈合延迟的原因。然而,GANGADARAM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激活内皮细胞的VEGFR-2,介导VEGF-A的合成增加,促进了小鼠后肢糖尿病足溃疡处的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创面新生血管生成,从而改善了缺血后肢的血液灌注与创面修复。此外,为解决外源性生长因子因半衰期短及稳定性低等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将生长因子与生物支架结合作为药物系统载体输送来提高治疗效果逐渐被应用于组织缺损修复当中。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将载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共修饰的胶原支架植入糖尿病大鼠皮肤创伤模型后,观察到两种重组蛋白从胶原支架上持续释放,不仅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显示出协同效应,同时在短期内减少了炎症,进而促进细胞增殖、血管再生、再上皮化和细胞外基质积累。
WHITE等通过利用VEGF-A、PDGF-BB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糖尿病小鼠模型,显示“三联疗法”的联合作用比单独使用生长因子效果更佳,表现为M1巨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在局部损伤部位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其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新生血管形成,也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关键因子。在一项临床研究中,MATSUMOTO等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浸渍明胶片对急性或慢性溃疡患者进行外敷治疗,发现8例患者中有6例不同类型慢性溃疡患者的皮肤创面可实现完全上皮化,并证实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成熟和诱导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里检测到与伤口愈合相关旁分泌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存在,并显著促进大鼠模型创面的上皮化和胶原蛋白形成。
出自《糖尿病皮肤慢性创面无细胞治疗的进展与问题》作者许其静,杨伊春,雷微。
上一篇: 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
下一篇: 条件培养基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