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microRNAs如何调节受体细胞功能2022-06-22 08:58:33

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内 microRNA如何调节受体细胞功能及活性已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外泌体中富含多种microRNAs,且骨来源的外泌体中microRNA在骨平衡中具备重要的作用。已知,microRNA通过调控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介导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发展。microRNAs转录后通过调控调转录产物从而控制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亦伴随着多种microRNA表达的异常,而通过检测骨组织来源的外泌体中所含microRNA种类、含量及活性改变的情况,便可以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诊断乃至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未来,亦有可能将骨起源的外泌体作为骨疾病尤其是骨质疏松症的生物标志物。徐月新指出,microRNA转录水平或microRNA分泌水平的特异改变都和骨骼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ꎬmicroRNA 在调控骨重构的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方面具备极其重要的作用。 Ell等研究发现,血清中sICAM1和两种破骨细胞microRNA(miR ̄16和 miR ̄378)的水平在破骨细胞分化中升高,表明其与骨转移密切相关。而功能研究表明ꎬ异位表达下调 miR ̄141和miR ̄219后骨细胞发育受损和骨转移风险降低,这些发现证明miRNAs在骨转移过程中破骨细胞发生的重要调控因子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即miRNAs有成为骨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和临床生物标志物的可能。
 
目前已明确报道ꎬ骨起源的外泌体中,与骨重建相关的microRNA有let ̄7、miR ̄10b ̄5p、miR ̄24、miR ̄199b、miR ̄143 ̄3p、miR ̄214 ̄3p、miR ̄218,有研究通过分析骨质疏松症组与骨量减少组共372个共同表达的miRNA, 得出均与正常对照组有差异的microRNA,共39个。其中5个miRNA表达量较高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分别为miR ̄584 ̄5p、miR ̄92a ̄3p、miR ̄484、m222 ̄3p、miR ̄155 ̄5pP。这些筛选出来的microRNA,极可能成为骨量减少乃至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分子标志物,具有极强的应用前景。
 
出自《外泌体与骨质疏松相关研究进展》作者朱世壮, 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