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与破骨细胞的应用2022-06-22 09:00:18

进一步研究发现,miR ̄506 ̄3p可以选择性抑制RANKL诱导激活的大鼠BMMs中的NFATc1,进一步减少了骨吸收必需的骨吸收酶的释放,从而达到缓解骨溶解的作用。以上这些miRNA将成为未来骨质疏松症分子生物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为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参考。然而,骨组织来源的microRNA在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具体机制及其作用靶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后续其在骨组织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有研究显示,miR ̄21的表达受破骨细胞形成的转录因子特别是c ̄Fos的控制,RANKL刺激的miR ̄21表达可能是破骨细胞形成的必要条件。miR ̄21可能是治疗具有过度破骨细胞发育和活性的骨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未来,破骨细胞microRNA中有可能成为破骨细胞异常活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当然,目前尚缺少下一步的体内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miR ̄21在治疗骨质疏松等破骨细胞的过度发育及其活性功能紊乱性疾病中成为治疗的靶点。
 
在Deng等的研究中,PTH处理UAMS ̄32P细胞制备的外泌体可显著促进破骨细胞前体分化的功能可以通过添加RANKL抗体或骨保护素来阻止,而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的易位(这是对RANKL反应的破骨形成的主要调节因子),表明了PTH处理的UAMS ̄32P细胞释放的外泌体激活了NFATc1核易位。证实了由外泌体介导的 RANKL蛋白从成骨细胞转移到破骨细胞前体后具备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的功能,体外实验表明:miR ̄128通过miR ̄128/SIRT1/ NF ̄kB信号轴调控破骨细胞形成过表达或抑制miR ̄128可分别显著增加或减少破骨细胞的生成。不难发现,外泌体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可能具有双向性。其影响骨重建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这也是接下来我们进行体外及体内实验所研究的重点方向。
 
出自《外泌体与骨质疏松相关研究进展》作者朱世壮, 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