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神经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2021-09-14 09:41:35

大脑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药物刺激来修复神经损伤研究很多,但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与药物治疗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改善缺血性卒中脑神经功能上具有更大的潜力。在动物模型上,神经干细胞移植疗法在促进脑内细胞分化、免疫调节、炎症及内源性修复过程等方面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神经干细胞移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局部注射移植、经脑脊液途径移植和经外周血液循环移植。局部注射移植是通过立体定向直接将特定剂量注射入病损脑区或脊髓周围区域。虽然在动物实验上已有证据支持其疗效,但该法易造成正常组织损伤,且移植部位出血和感染的风险较大。现如今大多数临床患者尚难以接受。经脑脊液途径移植是以干细胞归巢性和脑脊液循环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移植方式。将外源性干细胞注射入脑室、脑池。临床上常使用腰椎穿刺移植方式将细胞移植入蛛网膜下腔,利用脑脊液循环,将移植干细胞带入病损脑区。除了腰椎穿刺,经脑脊液循环途径方式还包括脑室穿刺以及枕大池穿刺移植,这两种方法多见于基础研究,临床上较少报道。经外周血液移植包括静脉移植和动脉移植,静脉移植是应用最早的方式,其缺点是细胞需求量大,靶向治疗效果较差。
 
从动物实验应用到临床还有许多技术难题,且临床志愿者数量较少,所以神经干细胞移植临床报道例数不多。最近 Kalladka 等发起一项开放标记式研究,在2010年9月至2013年1月期间招募了13名男性志愿者,年龄在60 ~ 82岁之间,分成4组,人数比为3∶3∶3∶2,每组立体定向移植含不同剂量 CTX0E03 hNSC 制成的 CTX-DP 悬浮液,其中两名患者接受最高剂量。

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CTX-DP 植入后,患者的 NIHSS 评分、Ashworth量表和 Barthel 指数评定表得分都有所改善。植入12个月后,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与基线值相比平均改善了 18 分,且未发生免疫学或细胞相关的不良事件。这项研究为立体定向移植改良后的 CTX0E03hNSC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初步数据,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一大进步。自从分析了自 2005 年起进行的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神经干细胞临床移植治疗。为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了进一步证据。但这些试验在患者特征、细胞移植时间、移植细胞的剂量和类型以及治疗方式等方面仍有争议。通过临床联合移植 NSPC 和间充质干细胞入 8 名患者( 梗死部位为一侧大脑中或前动脉供血区) 体内以评估联合移植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采用 NIHSS 评分量表、mRS 量表和 BI 指数评估患者的临床状态。
 
通过4次移植治疗发现,患者神经功能、残疾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皆有所改善,未发生神经病变或神经系统感染,且在两年的随访中没有肿瘤的发生。Chen等于2003 年11月至2011年4月进行了一项临床前期预实验研究,共10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42 ~ 87岁,病程6个月~20年不等。脑梗塞 6 例,脑出血 4 例) 经不同途径联合移植嗅鞘细胞、神经祖细胞、脐带间充质细胞和施万细胞。

采用临床神经功能损伤量表和 BI 指数评估患者治疗前和长期随访期间神经功能情况,所有患者均在移植后 6个月至两年内成功随访。结果发现10 名患者神经功能( 包括言语、肌力、肌张力、共济平衡、疼痛和呼吸等)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大多数患者的 BI 指数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提高。印度一项临床预测试纳入 40 例卒中患者,通过自体静脉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发现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无死亡或细胞相关的不良反应。且 Bl 指数评分在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组中显著改善,神经可塑性增强。虽然以上研究对支持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方法提供一定证据,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包括更大样本、更长时间的随访和随机对照。但从移植总体效果方面来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确实能改善受损神经功能,在临床上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出自《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安阳方,汤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