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Cs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维方向及应用前景2022-07-13 08:51:48
骨缺损是一项临床常见的问题,常由创伤、感染、肿瘤或一些先天性疾病所造成。目前临床中骨缺损的主要手术方式是采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但手术治疗中存在着机体创伤大、移植物来源有限及其潜在的免疫应答风险,考虑到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基础疾病因素且存在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等缺点,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工程、骨组织工程中的价值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中得到广泛关注及应用发现并报道,因其来源丰富、易培养且增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和基因转染率高并能稳定表达的特点,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神经细胞等分化,通过旁分泌参与组织修复并介导免疫应答。目前被认为是组织工程中的理想种子细胞,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新的思维方向及应用前景。利用BMSCs依附在适当的支架载体上再造组织或器官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2001年Mastrogiacomo等报道了以羟基磷灰石为支架结合BMSCs的方法成功治疗了3例骨缺损患者。随后又有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了BMSCs结合支架材料治疗骨缺损的可行性。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是将种子细胞及特定的支架材料按照预设的构建模型再造出特定的组织及器官,因其建模的精确性且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在基础医学及临床中得到广泛关注,是一种新兴的有广泛发展前景的骨缺损治疗技术。本次研究就BMCSs的骨组织工程技术结合3D打印载体治疗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行说明。
出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3D生物打印技术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者袁宇,徐林.
上一篇: MSC-Exo在治疗TMJOA中的应用
下一篇: BMCS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