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影响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较大2021-09-16 14:10:45
随着移植失败及重度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减少,MSD-HSCT疗效有了显著提高,成人长期生存率可达80%,儿童高达90%以上。YOSHIDA等回顾性分析了日本1992至2009年期间599例年龄<17岁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n=386)或 MSD-HSCT治疗。(n=213)的数据,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免疫抑制治疗(88%) vs. MSD-HSCT(92%)],但免疫抑制治疗组无失败生存率明显低于MSD-HSCT组[免疫抑制治疗(56%) vs. MSD-HSCT(87%)]。GALLO等报告其中心对2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包括儿童和成人)行MSD-HSCT,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排斥,获得持续稳定植入,4年总体生存率达到100%。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对于年龄≤35岁的有同胞全相合供者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一线治疗选择MSD-HSCT。
既往研究表明年龄是影响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 40岁的患者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均显著增加。意大利最新的一项大型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观点,该研究纳入2001至2009年、2010至2015年2个时间段768例40岁以上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研究表明15年来年龄超过40岁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没有提高,40岁以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然存在显著的死亡风险。
近期韩国的一项研究结果与此相反,研究纳入2002至2014年117例行MSD-HSC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显示:年龄> 40岁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失败生存率与< 40岁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ICE等研究50岁以上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该研究中49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7.8岁,16%的患者年龄在65-77岁之间。研究显示:年龄和生存无关,但是年龄> 65岁的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指南将移植年龄上限调至50岁。
近期韩国的一项研究结果与此相反,研究纳入2002至2014年117例行MSD-HSCT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显示:年龄> 40岁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失败生存率与< 40岁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RICE等研究50岁以上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该研究中49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7.8岁,16%的患者年龄在65-77岁之间。研究显示:年龄和生存无关,但是年龄> 65岁的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指南将移植年龄上限调至50岁。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作者魏元凤,黄东平。
上一篇: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进展
下一篇: 干细胞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