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2021-09-16 14:16:58

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具有易采集、对供者创伤小、造血及免疫重建快、移植早期感染率低的优点,但SCHREZENMEIER等回顾性分析了1995至2003年在EBMT和CIBMTR进行MSD-HSCT的69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结果显示:对于年龄> 20岁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组和骨髓造血干细胞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总体死亡率相似。然而对于< 20岁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总体死亡率显著高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组。

2012年发表在《Haematologica》上的一篇文章,其认为不论对于< 20岁或> 20岁的患者来说,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组。
 
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的一项纳入1 448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大型研究再次证实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是影响移植后生存的不利因素,5年总体生存率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组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组分别为83%和70%,由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组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组中分别为7%和17%。2017年中国专家共识中推荐使用含骨髓的移植物进行移植。
 
出自《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状》作者魏元凤,黄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