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2022-09-08 09:03: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身就是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过去思政课程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大部分职责,专业课程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现在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任务不仅由思政课程承担,更要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思政教育齐头并进,实现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将思政教育融入“干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科研素养、有时代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大学生。

21世纪,国家生物医学科技取得了很大创新发展。“干细胞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新颖丰富,这就决定了在该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新时代做好课程思政教育与百年前仁人志士“为中国崛起而读书”有异曲同工之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我国在干细胞生物医学科技领域“卡脖子”的问题重点讲解,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攻坚克难、攻破“卡脖子”领域的学习热情。作为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更新课程中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国家对干细胞研究的新政策以及干细胞前沿领域的新技术问题转化为日常的课堂讨论与教学实践。
 
高校肩负着向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我国生物技术相较欧美国家起步晚,现在生物医药产业亟需高层次技术人才。随着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基因治疗技术迎来了大的飞跃。但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2018年报道的“基因编辑婴儿”是贺建奎在明知违反医学伦理和国家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人体胚胎进行的基因编辑操作。这项研究违背了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贺建奎等人最终也受到了刑事处罚。这也提示从事干细胞研究的人员要提高基本的职业素养,遵守生物医学伦理道德审查底线,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前提原则下开展人体试验研究。教师在讲授该门课程的过程中注意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学术道德,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和职业素养,这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所在。
 
出自《干细胞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作者张丽娜,孙霄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