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SC衍生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2022-09-20 08:40:57
牙周炎是一组影响牙齿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认知障碍等多个疾病有关或被认为是高危因素。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牙周炎的方法。以往报道显示,miRNA积极参与炎症反应,包括参与牙周炎发生和发展的疾病。随着基因转染等技术发展,miRNA成为基因治疗的新方法。然而,核酸类药物(如miRNA)基因载体治疗依旧是当前临床应用的难点。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囊泡,可作为基因载体携带miRNA进入体内,发挥功能。此外,据报道,miR⁃150参与调控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然而,关于其对人类牙周炎的影响仍然未知。已知,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疾病的重要致病菌,而LPS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毒性因子。本研究通过基因转染成功提高牙髓干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150表达,并且探究了其对Pg⁃LPS诱导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的影响,为有效的牙周炎等疾病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参考。通过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外泌体的结构,外泌体呈圆形囊泡状,大小不一;经Nanosight对DPSC衍生外泌体进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直径为50~170nm;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中均有CD63和CD81表达,但不表达calnexin。这些结果说明成功从DPSC中分离出外泌体。另外,转染miR ⁃150模拟物后,外泌体中miR⁃150相对表达水平为3.21±0.15,较miR⁃NC外泌体组(1.00±0.05)和NC外泌体组(1.03±0.01)增高(P<0.05)。
出自《牙髓干细胞外泌体来源的miR-150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作者南飞,王睿迪。
上一篇: MSCEx发挥抗纤维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