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BMSCs的骨组织修复作用机制2022-09-21 08:50:15

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根据诱导方式的不同,可以分化为神经元、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等。当骨组织发生损伤后,损伤部位释放的因子诱导远处的BMSCs向损伤部位迁移,发生归巢效应,并定植于损伤部位。同时,BMSCs不断分化为成骨细胞,并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进新的骨组织生成,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成骨分化。因此,BMSCs的骨组织修复作用机制可分为3个方面: ①多向分化; ②旁分泌; ③归巢效应。近年来,BMSCs的成骨分化在骨质疏松症、骨折、骨肉瘤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相关的多种分子机制也不断被阐述。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干细胞可以沿着特定的组织谱进行自我增殖和分化。此外,从体内分离并在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诱导下可以分化为特定的细胞,这为体外器官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近年来,3D培养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多种干细胞及肿瘤相关类器官模型被构建,这些模型具有构建所需时间短、遗传学稳定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还原相关疾病在体内的发生发展和分子遗传学特性,为研究疾病发病及其相关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BMSCs作为一类多能分化干细胞,其潜在的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受到关注。目前,对BMSCs的成骨分化研究主要集中在2D细胞培养,而这种简单的体外培养方式无法构建骨组织及机体内环境,极大限制了BMSCs的成骨分化研究。3D培养技术的发展使得BMSCs成骨分化相关类器官的构建成为可能,这一技术有望在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分子治疗、药物研发及组织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出自《3D细胞培养和类器官在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周子墨,柳达,陈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