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肠道损伤种类的一般概述2022-10-10 08:39:35

肠道屏障损伤是肠道损伤的表现形式之一。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同时,也对各种毒素和细菌起屏障作用。肠道屏障中最重要的是肠黏膜机械屏障,其以肠黏膜上皮细胞及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为结构基础。肠黏膜通透性的强弱是反映肠黏膜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异常增高是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肠道黏膜上皮容易被某些分子(内毒素、致病菌等)以扩散的方式通过,进而侵入门静脉和淋巴系统,甚至移位至其他器官,导致炎症级联活化效应,诱发肠道黏膜损伤和过度炎症反应。目前,已知肠道屏障损伤的机制主要有:①NF-κB 启动的下游通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引起的过氧化过程会导致肠黏膜水肿和损伤;②肠道应激反应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小分子物质穿过屏障,诱发肠道损伤和过度炎症反应。

缺血再灌注是肠道损伤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外科手术中由于出血、创伤、感染性休克、严重烧伤及某些外科处理过程(如小肠移植、腹主动脉手术或心脏旁路手术等)等情况均会导致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肠缺血再灌注时,细胞代谢水平会在短时间内达到高峰,导致细胞中活性氧大量积累,造成细胞应激反应,引起细胞因子释放、脂质氧化、蛋白质变性和DNA损伤。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损伤会使炎症细胞活化,导致炎症介质和蛋白酶的释放,从而触发肠组织损伤。目前,已知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主要有:①体内氧自由基过多,导致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激增从而造成肠黏膜损伤;②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使细胞内外钙离子失衡,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的能量代谢障碍,对肠道组织造成不可逆的伤害;③在细胞凋亡过程中,JN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均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对肠道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臧成昊,杨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