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对肠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2022-10-10 08:39:23
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限制组织损伤和促进组织修复来促进愈合过程;另外,还可调节炎症反应及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并与免疫系统的所有临近细胞相互作用。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改变肠道毛细血管渗透水平、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和修复肠道屏障等方式修复肠道损伤,改变肠道内环境。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降低炎症性肠病,防止疾病复发,并降低患病动物的死亡率。临床试验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迁移至发生炎症的各部位,包括肠道炎症区域、结肠炎和肠系淋巴结等,能够分化为各种细胞,移植至许多组织中替代炎症细胞行使正常细胞的功能或分泌可溶性因子以刺激受伤的细胞和组织的存活和恢复。LU等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小肠毛细血管渗透的水平并逆转水通道蛋白1的下调,从而减少对小肠毛细血管内皮屏障的损害。ACCARI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坏死性大鼠小肠损伤,可引起肠道菌群移位、肠源性内毒素降低、小肠微循环改善,其肠道屏障功能得到了恢复。LIU等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通过促进IEC-6细胞伤口愈合,改变肠通透性,达到修复肠道屏障治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目的。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增大肠道机械性损伤血液灌注量,降低缺血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肠道伤口愈合过程中,通过向肠黏膜损伤基底部迁移、定植并分化成为成熟的肠上皮细胞;或通过旁分泌功能,降低机械性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抑制机械性损伤部位细胞的凋亡及促进机械性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
CARR等发现,肠道损伤后,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其可迁移至受损伤部位,促进该处组织修复与重建。CHEN等及KOLIARAKI等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对TNF发生反应,抑制IL-12、TNF-α等的产生,分泌IL-4、IL-10等抑制性炎症介质,从而抑制炎症反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肠道损伤的方式主要有:①可分泌抗凋亡因子,抑制损伤处细胞凋亡,刺激损伤处细胞再生;②可改变肠道毛细血管的渗透水平,降低肠源性内毒素并修复肠道屏障;③通过归巢效应迁移至损伤处,定向分化为成熟的肠上皮细胞,修复肠道损伤;④通过促进损伤处新生血管的生成,修复肠道损伤。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对肠道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作者臧成昊,杨金伟。
上一篇: 肠道损伤种类的一般概述
下一篇: 肠道菌群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