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2022-11-01 08:55:54
间充质干细胞可来源于人体的不同组织,如骨髓、脂肪、皮肤、脐带、胎盘和牙齿等。与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来自牙科组织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独特的发育起源、相对较快的增殖速度和稳定的基因表型在再生医学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0 年 GRONTHOS 等将牙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体内时,产生了一种牙本质样结构,内衬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周围环绕着牙髓样间质组织。此后,间充质干细胞陆续从各种牙齿组织中分离出来,包括人脱落乳牙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牙滤泡干细胞、牙根尖乳头干细胞、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特别是骨髓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
最初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牙龈的固有结缔组织层中含有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Stro-1、Oct-4和SSEA-4),其中一些细胞共表达Oct4/Stro-1或Oct-4/SSEA-4。随后,KIM 等从健康牙龈组织中分离出一个独特的祖细胞群,其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样纺锤体形态,表达细胞表面标记物(CD73、CD90、CD105、SSEA-4 和STRO-1),但CD14(或CD11b)、CD34、CD45、CD79a (或CD19)和HLAGDR等造血细胞标记物呈阴性;体外培养表现为贴壁的、单核、成纤维细胞样,具有集落形成能力及多系分化能力。随后,GMSCs用于组织再生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目前的研究,GMSCs容易获得(如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和连续培养,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在体外增殖时间长,细胞表型稳定,可在体外不同诱导条件下,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细胞,在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潜力。
出自《牙龈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组织再生的作用与优势》作者程靖媛,刘玥,蒋少云。
上一篇: BMP2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