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的病理生理学为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2022-11-17 10:11:51
目前,AD的潜在机制仍尚未完全明确,故以近年研究提出的6种假说为立足点,发现了补肾抗衰类中药对AD具有拮抗细胞炎性反应、清除氧化自由基、抑制Aβ和Tau蛋白异常聚集、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调节中枢神经递质、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且补肾抗衰类中药可通过激活AD体内已有休眠的神经干细胞而修复和重建组织器官,而且其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AD与两者单纯治疗相比,疗效更加显著。但中药联合干细胞治疗AD均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还尚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临床研究。Aβ蛋白的沉积是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主流观点认为,Aβ沉积主要在神经元细胞外,而自噬障碍是Aβ在神经元细胞外沉积的下游事件,是Aβ触发的一系列结果之一。但最近有研究发现,在发展出Aβ斑块之前,神经元中就已经出现了溶酶体酸化不足而造成的自噬障碍,且在 AD疾病早期,Aβ就在自噬障碍的神经元内沉积。同时研究也发现通过修复PSEN1相关的溶酶体酸性缺陷可以改善AD模型中的自噬障碍和其他与AD相关的病理。但是,在AD出现前的10-20年里Aβ就开始沉积,且自噬的酸化障碍要早于Aβ的沉积,那么AD的种子究竟是何时埋下的呢,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肠道菌群、昼夜节律紊乱、铁死亡等都是当前AD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甘露特钠胶囊能有效的重塑肠道菌群平衡,降低代谢产物积累,靶向脑-肠轴,减轻脑内神经炎症,说明中医药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改善AD症状。长期暴露于恒定光线下的昼夜节律紊乱会诱发AD样病理特征,并导致AD进展,但可通过氟西汀治疗来预防。也有研究表明,在AD患者脑内发现铁紊乱,但是目前关于铁死亡与AD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蛋白的作用以了解AD的病理生理学,并为靶向药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出自《补肾抗衰类中药联合干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孙世标,潘小龙,魏智慧。
上一篇: 干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 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