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存在争议2022-11-21 09:29:30
巨噬细胞极化是一种动态过程,取决于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并由各种细胞内信号分子和通路调节。反之,当巨噬细胞表型发生变化时,它们表达的基因和分泌的细胞因子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局部微环境。M1巨噬细胞通常在肿瘤坏死因子α、脂多糖或干扰素-γ的刺激下极化,产生高水平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23、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化酶-2、活性氧以及低水平的白细胞介素10。相反,M2巨噬细胞通常在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或白细胞介素10的诱导下极化,产生高水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 10、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精氨酸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 4 以及低水平的白细胞介素12。有学者认为这两种巨噬细胞亚型在分泌介质的种类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分泌物含量上会引起功能差异,例如,M2巨噬细胞仍然可以表达M1分泌物,但其水平低于M1巨噬细胞,反之亦然。即使上述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和细胞因子分泌存在争议,但人们仍普遍认为,M1巨噬细胞启动免疫反应并清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参与急性炎症期,而M2巨噬细胞在后期组织愈合阶段起核心作用。持续的高M1反应、M1的延长和缩短、M2的缺乏将导致慢性炎症、免疫反应延长、组织愈合延迟和生物材料整合失败等等。因此,如何利用巨噬细胞的可塑性并且精准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由于细胞微环境的信号网络复杂,巨噬细胞极化的确切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知的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Notc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TNF、缺氧诱导因子1、核因子κB、环磷酸腺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多条信号通路。其中AMPK-mTOR、Notch和MAPK这3条信号通路在近几年受到较多关注,所以接下来将重点从AMPK-mTOR、Notch、MAPK3条信号通路阐述巨噬细胞极化的调节机制。
出自《巨噬细胞的骨免疫学效应》作者田雨一,刘立宏。
上一篇: 巨噬细胞是高度可塑的细胞
下一篇: mTOR在调节巨噬细胞活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