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F5A的生物学功能2022-11-28 09:54:26
近年来,二代测序和其他组学方法等高通量技术的应用将人们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认知从大体和病理层面转向更为深入的分子和基因层面,同时还发现了许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或分子靶标。针对这些异常基因或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者通过干扰特定基因或分子而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同时不影响病变周围正常组织及细胞的生长和功能。针对明确致癌位点的分子靶向药物正逐渐应用于临床,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然而,获得精准、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提是明确与肿瘤生物学特性有关的分子位点。研究发现,PHF5A功能异常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PHF5A是PHD-finger样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广泛表达于真核生物胞核中。PHF5A一方面可作为RNA剪接体复合物的组成亚单位参与靶基因的选择性剪接,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其非剪接体相关功能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事件,如胚胎干细胞多潜能性维持、染色质重塑、DNA损伤修复以及细胞生长和分化等,因此,未来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靶标。本文简要介绍PHF5A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并阐述已有的关于PHF5A参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潜在的治疗药物。
Phf5a基因最早发现位于小鼠15号染色体E区上,后来发现其表达于从酵母菌到人类几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人类PHF5A与小鼠Phf5a、大鼠Phf5a的基因编码序列的一致性分别高达91%和94%,三个物种的蛋白氨基酸编码序列则完全一致。PHF5A基因编码一种由110个氨基酸组成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后者含有一个特征性PHD-finger样功能结构域。而早在1993年就发现PHD-finger样结构域是一段由8个规律间隔氨基酸组成的序列,主要参与构成转录激活物、抑制物、协同因子的蛋白质组和涉及染色质调节复合物蛋白质组,是蛋白质-蛋白质或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PHF5A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其中最主要分为剪接体相关功能和非剪接体相关功能两大类。
出自《恶性肿瘤新靶标PHF5A的研究现状及治疗展望》作者李曼,程倩倩,王效静。
上一篇: 干细胞成软骨分化的调控作用
下一篇: PHF5A参与的剪接体相关功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