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Ts在MSCs介导线粒体转移过程中起桥梁作用2022-11-30 08:28:35
TNTs是一种细胞间的连接通道。Rustom等利用三维活细胞显微镜在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转化细胞以及大鼠肾脏原代细胞的培养中首次发现了TNTs的存在。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TNTs都能运输细胞内的离子、脂滴、病菌、线粒体和溶酶体等物质。TNTs运输线粒体主要涉及两种机制,一种是由线粒体 RhoGTP 酶1相关的运动蛋白复合体介导,驱动运动蛋白复合体与微管结合运输物质。Ahmad等将MSCs与上皮细胞共同培养,使用线粒体特异性抑制剂鱼藤酮或炎症反应诱导剂TNF-α对上皮细胞进行预处理,发现从MSCs转移至上皮细胞的线粒体数目增多,并且在上皮细胞与MSCs之间TNTs形成增加,若敲除MSCs中的Miro1基因,发现线粒体无法转移至上皮细胞。该研究证实Miro1作为动力蛋白相关的钙敏感衔接蛋白能够介导线粒体利用TNTs从MSCs转移至上皮细胞,Miro1参与调节线粒体的稳态及运输,抑制TNTs形成的关键因素将减少线粒体转移。Li等在大鼠颅脑基底节内注射自体心脏血作为脑出血模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过表达的Miro1可通过TNTs促进线粒体运输及分布,减少神经元坏死和凋亡。Lin等将人脐带沃顿胶MSCs中的线粒体转移到鱼藤酮应激的线粒体 DNA 缺陷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沃顿胶MSCs中的线粒体通过TNTs转移至成纤维细胞。若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肌动蛋白聚合,发现TNTs的形成受阻,沃顿胶MSCs介导线粒体未发生转移。可见肌动蛋白是TNTs形成的关键因素,TNTs在MSCs介导线粒体转移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另一种机制为缝隙连接蛋白43介导的缝隙连接,Cx43作为一种跨膜蛋白,与其他连接蛋白结合形成半通道,有利于离子、代谢物、第二信使和microRNAs等物质在细胞间或细胞外环境中进行直接交换。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介导线粒体转移机制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者孙文梅,王家平,张维护。
下一篇: TNTs促进远距离通信